五个月大的宝宝清晨饿醒,张口就是一句“啥时候起来,太饿了,快起来吧”,爸妈瞬间被惊醒,笑声冲破了早晨的困意——这场景,被家里监控完整拍下。
8月14日一早,江苏的这个小家正沉浸在难得的睡懒觉氛围里。
窗外天色刚亮,室内的空气还有点潮湿温热,婴儿床上,小家伙翻了个身,揉揉眼睛,眨着亮亮的眼珠瞅了瞅两边,发现爸妈还在呼呼大睡。
他先是发出几声含糊的咿呀,像往常那样试探,没得到回应,突然嘴巴圆一圆,清清楚楚冒出一句——“啥时候起来,太饿了,快起来吧”。
那嗓音带着奶味,却把成年人该有的嫌弃和着急表达得明明白白。
爸妈瞬间弹起,妈妈还没完全清醒,脚套着拖鞋就冲去冲奶粉,爸爸愣在原地几秒,才笑着说:“是不是孟婆汤喝少了,忘了自己还是个宝宝啊?”
展开剩余75%笑归笑,那一刻的诧异是真切的——五个月,说话?
还是整句?
后来他们调了睡眠布局,把婴儿床挪到更近的位置,夜里和清晨都能第一时间看见孩子,奶瓶也提前备好,不敢再赌运气睡懒觉。
社区的热心邻居得知这事,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免费的科学育儿讲座,教年轻父母如何判断宝宝饥饿信号、怎么进行语言刺激。
有老一辈笑着感叹:现在的孩子,灵得很。
其实,这事儿不是孤例。
就在2025年8月,山东一名5个半月的女婴,因饥饿喊出“吃奶”,甚至会撒娇说“讨厌”“骗人”,视频传上网后也引来大批网友围观。
而业内的研究数据也说明,早开口的现象,在近几年确实越来越多。
最新的婴幼儿语言认知报告显示,如今的孩子平均在7个半月就会对名字有反应,比十年前提前了一个半月。
脑科学专家分析,这背后不仅是营养条件和育儿方式的变化,更和父母的互动质量密切相关——“指物命名+情景提问”被称作黄金组合,比如喂饭时指着碗说“这是鱼汤”,要比单纯催促“快吃饭”有效五倍。
类似的“早开口”故事,世界各地都有。
2020年,英国8周大的婴儿查理就在父亲对他说“你好”时,清晰地学了回去,还不止一次。
查理的父母惊喜到差点掉泪,那次他们终于拍下证据。
而在2025年,江苏还有一个5个月的宝宝,在父母讨论要不要喂奶时,直接插话喊了句“我没吃”,让全家和网友笑到肚子疼。
回到这次江苏的小宝宝,他的那句“太饿了,快起来吧”,真像是一道提醒——孩子的成长,每一天都在发生细微又惊人的变化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“隐藏技能”突然解锁。
父母能做的,是留心观察、及时回应,不只满足吃饱喝足的需求,还要在互动里点燃他们的好奇心和表达欲。
我想起身边一个朋友,孩子刚六个月,有一次对着阳台的鸽子笑个不停,朋友顺嘴说“鸽子”。
没想到两周后,孩子伸手指天,嘴里蹦出个接近“ge”的音。
那一瞬间,她眼里全是惊喜——原来耐心解释的每一次,都会在孩子脑海里留下火花。
所以,不管你是被清晨一句催奶吓到的爸妈,还是正期待孩子第一次叫“妈妈”的人,都别吝惜你的回应和语言陪伴。
宝宝们的潜力,比你想象的更大,而他们的可爱,永远值得被认真对待和记住。
就像网友留言说的:“可长点心吧,这么小就知道催你起床,还会用最萌的方式。”
是啊,等他们长大,这些被笑声包裹的小瞬间,才是人生里最温暖的存档。
发布于:云南省股票平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